ChatGPT / AI 在飞速颠覆着人们的认知,很多相关文字信息的保鲜度在急速衰减,如前文 2022 生产力工具盘点 中 AI 章提到的几个工具产品,都已演进到全新局面。在 DevTools 方向上,面临 AI 带来的颠覆效应,微软又一次站在了大气层(为什么是「又」、请参考旧文和荐书);引用 Matt Rickard文字来概括:

    Any startups that were thinking about building these features might be second-guessing themselves now. GitHub and VSCode power a large surface of the developer workflow, you’re up against the best developer (and enterprise) distribution pipeline in the world — VSCode + GitHub + MSFT.
    … Will startups be able to add value here, or will GitHub and Microsoft accrue all the value?

    Cody: AI-based 代码生成工具

    近期读到 Steve Yegge 在 Sourcegraph 官博的文章 Cheating is All You Need,虽说主要是为新工具产品 Cody 带货,但话题正中 AI + DevTools 交集。代码生成(CodeGen)毫无疑问是现代 IDE 的基础能力,而 OpenAI 的 ChatGPT / Codex 完全在另一个维度实现了工具能力突变,这让 IDE Tools 信仰者们风中凌乱。
    撰此文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下对 AI 黑魔法的漫漫求索,同时也回顾下 IntelliJ IDE 代码补全的能力实现。

    关于 Steve Yegge 及他对代码索引(SCIP!)的观点,可参考这篇同 Joe 共同捉刀的 InfoQ 译文,及背后的 翻译故事

    Cody 一文的观点提炼,及个人的总结加工:

    • LLM 是下一个跨时代的突破;Steve 类比了 AWS、k8s 等产品技术初露头角的时刻,并告诫工程师们要对此抱有足够敏锐感、不要出于技术尊严等原因拒绝认清这点
    • 如果 LLM 能产出 80% 有效代码,那就是接近 5x 生产力提升;不要纠结生成代码的品质,连自己手写的散装代码都不该无脑信任、解决代码质量问题更多要落在软件工程实践上(如代码评审、持续交付等)
    • 如果用 LLM 炼丹,除非基于个性化数据集(也即用户代码)进行微调,否则为产生更好的生成结果、要尽可能提供足够的代码上下文信息;而 4~32k Token 满打满算 100k 字符(仅跟 express.js 库代码量相当,见下图),全库代码填满 Context Window 不仅不现实且耗费巨大

    • 所以怎样更好炼丹?Steve 非常激动地表示,结合代码搜索引擎的效果会更好,也就是 Sourcegraph 又要赢了——
    • LLM 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 “AI 平权”,也即大家在基于 LLM 构建产品能力时、往往只能在 UI / UX 上差异化竞争;而在代码领域 Sourcegraph 有“数据霸权”(相比于本地 IDE 工具所能获取到的上下文,其托管的云端用户代码可作为额外数据源)
    • Sourcegraph + LLM 的结合,类似 New Bing + ChatGPT 组合——先通过搜索引擎召回部分代码上下文信息,再构造 Prompt 给到模型。而这部分垂搜的技术能力,恰好是 Sourcegraph 的看家本领(代码文本搜索、符号搜索、相关度排序等

    对 Web 程序员做个比喻,把上图的 Cody 想像成 Web 框架里的 Filter 组件,职责是:

    1. Query 解读及加工: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拦截及修改,结合 Soucegraph 已有的代码库索引数据。这部分是搜索引擎经典的 [QU - 召回 - 排序] 链条
    2. 数据再加工:对 ChatGPT 返回的生成内容做二次加工;如利用 IDE 原生能力做语法校验(毕竟 ChatGPT 擅长一本正经胡说八道)或对返回代码做格式化、提供一些 IDE UX 体验增强

    总结下来,这是一个 ToD 技术产品借力 AI 实现能力跃迁的产品创新,而正因为在代码垂搜方向上的竞争力积累(也包括数据优势),Sourcegraph 得以避开完全落入 AI 的竞争优势区(从而面临同无数 ChatGPT bot 降维竞争的局面)

    IntelliJ-based IDE 代码补全

    参考 SDK 文档及 IntelliJ Platform 源码,结合 JetBrains Cyprus OpenDay 的一个分享;IntelliJ-based IDE 的代码补全能力概括为:

    • 基于注册机制(Contributors),各 PL 结合提供不同场景下的候选词补全逻辑实现;如 JavaCompletionContributor 充斥很多 if-else 规则
    • 由于有多个 Contributors,会有排序机制;这个 Ranking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体验
    • 对于一些编程语言(如 Java),IntelliJ IDE 在过去 20 多年的演进中累积了大量的经验规则(hand-written heuristic sorters),能很好处理大量细节场景;因此给用户的感觉是 IntelliJ IDE 的补全排序上更懂这些语言
    • 这些 contributors & sortes 跟 PL 强绑,每出一个新 IDE 产品线都要从头积累;因此商业 IDE 近乎智能的产品体验、很大程度是依赖于补丁式规则完善所构筑起来的护城河
    • 基于机器学习的排序规则(ML sorters)也在最近几个 EAP 版本里加入进来了,通过一些脱敏埋点上报看、效果还不错

    因此 IntelliJ IDE 所期解决的问题,跟 AI-based CodeGen 所针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命题:

    • IntelliJ IDE 代码补全主要是一个排序问题而非生成问题;目标是准确性而非生成无关代码

    所以某种程度上两者会是互补而不是替代;而传统 IDE 工具一统开发者编程界面的时代,终究要过去了。

    最后转一个 Andrej Karpathy 的推文: “The hottest new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English”,期待中文大模型和各种生产力工具的崛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