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Resources
Thoughts:
- 团队默契度是第一位
- 管理动作不能缺席(项目晨会周会、里程碑验收,日常 Team Building, 1:1)
- 领导力基本功:保障团队边界,争取 Credit,同外部对话及撕逼
Conway’s Law
- Communication dictates design. 系统设计往往决定于组织结构 / 沟通结构;生产关系指导生产力
- 传统的基于职能(如 FE / BE / SRE)进行划分边界,衍生出不具弹性的垂直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架构;更应以业务及产品边界来划分系统设计
实践建议(Checklist)
- 提高沟通效率
- 避免不必要的节点或者 Hub 角色,每个模块有明确的最终负责人
- 避免容易引发歧义的沟通(令出多门),如 PD / BA / PM -> DEV
- 明确边界,保持团队的规模(2 pizza)
Basecamp 一篇产品方法论
Shape Up: Stop Running in Circles and Ship Work that Matters
很多创业团队,在产品和工程上没有区分度的,作为项目 Owner 必须端到端来思考并推动事情。全文很多金句,仅列举一些
- 面向 Release 做需求拆分
- 基于事的 Scope 做组织规划,不是基于人
- 分配项目,不是分配任务
- 定期 HouseKeeping,清理技术债务 / Issues
Amazon Leadership Principles
有效沟通
People Management 中最核心的环节:聆听 + 沟通
- 浅层次的沟通,特征是下载式沟通:机械 ( Downloading )、应激 ( Reactive ),典型起手式:
- 「你不要说了,我懂你意思…」
- 「这不就是…,我之前搞过,我跟你说…」
- 进一步的事实式沟通,能够打开思维,有一个理解 ( Translate ) 的过程,基于事实的思考并给出回应
- 再进一步同理式沟通,除了理解,情感上要代入对方体验
- 最后比较玄学的是生成式沟通,类似消弭问题于无形、基于历史沟通作出对未来的判断
回想了一下,日常的沟通都大多是在阶段1(甚至是回避沟通)
大部分产品型软件工程的 high-level design,大多是在讲道理、不是在讲技术(此处有争议)
一些有感触的对话:
- 所有的困扰的来源,都是人际关系
- Team Coaching 的重点:聆听 -> 提问 -> 反馈
- 同理心尝试:首先自问,如果我是 TA… / 怎么给予安全感,再回应问题
管理角色
什么是管理的一个回答:
- 定目标
- 过程管理
- 评结果 & 分配
CX 大佬讲的
- Create Clarity
- Generate Energy
- Deliver Success
Other Notes
- 对得起好的人,对不起不好的人(言必求实,以行证言)
- 不是做了什么,而是差异是什么(谁起了最关键的作用)
- 不要以自己喜好作为容器;有一些刺头、是对你的磨练
关键要素
角色
- 一号位:受命一个事情并做好
- Leader:定义一个事情并解决之
团队
- 画图:一张图、一场仗、一颗心;图定义了方向及分工,虚实结合 & 当下未来
- 业务:业务影响团队大小,团队影响业务未来
- 愿景:为什么跟着你?
- 使命感、价值感、情感,至少要占一个
- 有让大家兴奋的地方吗
- 摆阵:几个角色都要有——
- a. 插旗(看方向、指挥炮手)
- b. 炮手(打开局面)
- c. 打扫战场(做 Detail 的事情)
- 名字:名字很重要,要能一句话说明白愿景和未来
目标
- 什么是好目标,SMART?
- GitLab OKR: https://about.gitlab.com/company/okrs/
- SourceGraph Direction: https://about.sourcegraph.com/direction
- 有锐度:
- a. 准确且难
- b. 能让人产生共情 ( Common Sense ),不需要太多解释
- c. 反例是怎么说都对的那种,不涵盖过程、没讲清楚局面有什么变化
- 比如 稳定性建设 / 风险控制 / 过程治理
- d. 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打法;好目标能形成穿透力,Buy-in 后会自发思考并有推动力
- 13-15 面对高维打低维的局面,推导出「拉日活 & 补社交」的目标,造成了 XX 事件;后面调整成「多维打高维」
- 07-09 出淘(拉支付笔数),推导出「GMV 量」的目标,造成只关注量、缺乏对客户价值的理解;XX 大会后改成「支付成功率」,促使思考客户体验
- 00 年的好目标(盈利1块钱、营收xx、缴税xx),背景是互联网泡沫,1块钱是活下来并证明商业可行性
- 能 Sell,要判断势 & 技术红利;目标不怕讲出来:做的是大蛋糕,不是小优化、不怕抢占
- 过去三年,移动互联网
- 过去两年,下沉市场、国际化
KPI Smart principle
- S: Specific
- M: Measurable
- A: Attainable
- R: Relevant
- T: Time-bound
业务
- 你的业务复杂度在哪里
- 什么是中台?
- 不是解决当前一年的业务诉求,不是「业务技术部」
- 平台目标和业务目标做好是一个推导关系,不是简单的支撑关系
- 接上,思考业务的明线(眼下事情),和暗线(借这个局面准备实现什么)
- 为什么做这个事情,是相信还是安排
- 技术产品的演进路线:技术 -> 产品 -> 商品 -> 市占率/规模
- 你现在在哪里、准备怎么到下一步
- 周边依赖怎么治理
Hire & Fire
- Junior: 考察是否 Smart、潜力
- Senior: 逻辑稳健、架构清晰
- TL: 推动型人才,拿结果能力;有没有「挑战现状」的实践亮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