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愤青陈宇在鹅厂的一个演讲,一些有趣的观点记录

    • 互联网的非理性领域: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,专业化被不断打败

    • 互联网是屌丝逻辑,用户至上,标准化服务 & 一次服务(海量规模下边际成本很低);金融机构客户和用户的差异很大

    • 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竞争:1. 用户留在体系之内不流失,就可以分摊成本进行差异化竞争。2. “去中介论”,反例是 LendingClub

    • 互联网金融 / 贸易:提高效率 & 降低成本。效率区分节点效率和整体效率,很多对效率不敏感的文化的节点效率底、但整体效率高。不平等体制下,很多强势群体消耗了更多的节点效率(比如国内信贷总量世界最高,但小微企业贷款困难);有效需求不足(亏损企业贷款经营往往会加剧亏损)

    • 银行:“去能力化”,不是靠个体能力对抗风险,而是基于制度优势(特许经营权)

    • 消费观:国内中产喜好存款,也是建立在对银行的信心,利率市场化导致风险

    • 渠道理论:“渠道为王”的前提是产品是供大于求的,稀缺产品是不依赖渠道的;劣级产品重度依赖渠道

    • 关于信息:即使信息充分,决定了定价的核心也不是信息本身(同一个事物,有人卖空有人买多),而是对信息处理的能力;交易市场存在的原因(定价能力是不一样)

    • 关于 P2P 中外对比:国外的 P2P 类似中介,国内的类似“带担保的”中介

    • 中介:功能性中介(如医生、律师);比较型中介(如黄牛,不同的时间成本)。中介根源在于比较优势(机会成本),除非进入按需分配社会,中介是必然存在的

    • 纯平台模式的 FinTech 无法做到“去中介”:因为大量个体(散户)能力有限,更依赖于委托中介处理。中介形态的演化:牌照、建立了口碑的受信个体

    • 众筹:大风险降低为小风险,进而降低为可承受风险,改变了“每次投资都要有逻辑的”现状;把金融外化为一种 “For Fun” 的事情

    • 个体失效 / 个体违约:淘宝(P2P) vs. 京东(集中采购,自营销售),大额购买一般偏好集中模式,金融同理;LendingClub 也不是 P2P 模式,而是交易所模式